找到相关内容496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偏互融,各还其来面目,表示不变随缘之义。《三家宗旨纂要》三山来颂云:   正中偏,沉沉古殿锁苍烟,漏声欲尽更初罢,澹澹蟾光映碧天。 2   2、偏中正,在这一阶段里,学人不再强烈呈现分别见解,现象界的...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修道,最终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最后的结果是,众生的苦还没有解决,他自己的苦就已经彻底解决了,这样也就具备和拥有了帮助众生解脱一切痛苦的能力与方法。之后的四十几年间,释迦牟尼佛及其众多弟子,四处游历,随缘...第四)  八、深广慈善次第行,百千万种随缘施  已证得涅槃之乐而且体悟空有不二的佛陀,深知众生仍在恶业烦恼之中经受种种痛苦,大慈悲心的力量推动着他不停息地饶益众生。众生之苦体现在身、心方面,佛便教导...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
  • 《肇论》解“空”之特质

    来看,因为万物有它不是“有”又不是“无”的一面。这是因为万物“性空”的本质,因为“性空”,所以不可说“有”;因为万物随缘而起,所以不可说其“无”。但是这种“有”和“无”又不可以看成是绝对的有无。   “...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
  •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以弘一法师为例

    。现实的惨痛使他修正了先前以系统规模讲学的方式来栽培律宗后学的构想,一变而为不拘格局随缘讲学的形式。一九三二年春,他回到白湖金仙寺,与亦幻法师相商,将金仙寺方丈大楼作为教室,每日为学生讲述半小时《四分...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673999.html
  •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如:  ○达摩的「四行」中,报怨行与随缘行,类似庄子「得者时也,失者顺也」;无所求行与称法行,类似老子无为不争,复归于朴的思想。  ○二祖慧可在未出家以前,根本是一个道家人物。(据《高僧传二集》卷...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74034.html
  • 永恒生命的探讨

    ,不但是凡众所痛,亦且为圣佛所悲。真正的圣贤,绝待的  佛陀,是不生计执,无有自性的,「圣人无心,以万物为心  」,「佛无我相,随缘示现,佛慈悲因众生烦恼起,众生烦  恼因佛慈悲得救」。「灭度众生已,...

    巴怡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474093.html
  •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

    烦恼,若能转不觉而成大觉,无明的生灭相便成为如来随缘摄化的三业大用。所以《起信论》的造论因缘,就是「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离杂染的烦恼,而得佛的根本智及自然业智(后得智)。   印老告诉我们...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774101.html
  • 俗化的慧命与佛化的生命——仓央嘉措不凡的生平与隽永的“情诗”抒怀

    随缘、无常变幻,当毫无挂碍的理念,又哪能为在众多物质依赖品和繁杂凌乱信息包围中生活惯了的人们所真正领略的?藏民族对生活深刻的参悟能力,无法不让人仰慕敬佩:“对于无常和死,若不常常去想;纵有盖世聪明,实际...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174923.html
  •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

    我们,说明我们已经很出色,很成功,所以我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要依智不依识,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是虚’。但是现在我说耳听是虚,眼见也是虚,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所以见也罢,不见也罢,为什么?因为随缘...一种错误,你随缘,人家要求你写名字,你就写名字,你不分别,不在乎你写不写名字。在乎你心里是不是留下了这个痕迹,那就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形式有时是重要的,有时是不重要的。对于恶的事来讲,我们一定要重于...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2875517.html
  • [上]佛教生活礼仪

    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呢? 不嫉不疑:有一首偈语说:"山也空来水也空,随缘变现体无穷,青山绿水依旧在,为人疑嫉难兼容。"我们和大众相处,最怕的是彼此相互嫉妒、怀疑。疑心,会造成分裂;嫉妒、瞋恨心,也会形成...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975668.html